在过去的2016年,德阳市供销社系统认真贯彻中发〔2015〕11号、川委〔2016〕22号文件精神,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契机,大胆探索,求实创新,再创佳绩。
一、积极探索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全市供销合作社通过资本与资源的结合,引领合作社开展跨区域、跨产业的再联合,牵头发起组建专业性合作社联合社和区域性合作社联合社,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以“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合作社”带领农户,通过大联合与大合作,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截止2016年12月,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5家。其中,建成由供销合作社出资的市、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各1家。此项工作得到了四川省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于2016年8月,将德阳市推进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纳入了《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重点任务试点方案》。
二、把基层供销合作社办成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
在2000年实施的“国合商贸企业三年改制脱困”中,我市的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或依法破产,或整体转为民营企业,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供销社消失殆尽。为了全面恢复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前沿阵地,我市供销合作社努力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与农民合作社共同出资等多种途径,把农民合作社建设成为供销合作社的新型基层组织,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型基层组织基本恢复到了改制前水平,基层供销社也办成了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此项工作得到了全国总社和省社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11月2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际合作部张望舒部长,率“亚太地区合作社电子商务培训班”24名来自印尼、伊朗、缅甸、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尼泊尔等国的学员,到什邡市湔氐沿山供销合作社(与沿山猕猴桃合作社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模式)参观考察与交流。四川省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于2016年8月,将什邡市纳入了《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重点任务试点方案》。
三、以土地托管为重点,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015年以来,全市供销合作社积极引导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通过大田托管和保姆式服务,参与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全市参与土地托管服务的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已达274个,流转托管土地10余万亩,走在了全省前列。因此,四川省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于2016年8月,将中江县纳入了《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重点任务试点方案》。
四、出台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走在全省前列
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川委发〔2016〕22号)“今年年底前出台实施意见”的要求,在时间紧、文件出台程序多的情况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供销社提出市县两级同步走的工作建议,于2016年9月28日下发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相关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把握时间进度,确保2016年12月底前出台实施意见。同时,市供销社切实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反馈市委文件审签进度,有力推动了意见出台。市本级和六县(市、区)全部出台了实施意见,走在了全省前列。
五、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
截止2016年12月,新建农民合作组织279个,是目标任务的9.3倍。其合作组织总数达到2407个(其中,已注册农民合作社2010个),平均每个乡镇有20个合作组织。通过供销合作社的指导、服务,全年新增规范化合作社60个,是目标任务的2倍。
六、自主创办新农村建设“4+3”活动
大力开展由供销合作社主办,相关部门、社有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的新农村建设“4+3”活动。采取送科技、送文化、送知识、送法律、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学历教育培训,2016年培训农民合作社经管人员超过2500人次,是“全年培训农民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1000人次以上”目标的2.5倍。